[恋爱技巧]又初恋了,重演歌词,再次心动,听完李克勤的情歌,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昨天,在抖音上刷到了一个热门视频,看得书单君五味杂陈:
4岁男童在妈妈婚礼上,警告新郎:
男孩个头才到妈妈的腰,声音奶奶的,但那忍着哭腔又一板一眼的做派,却活像嫁女儿的爸爸。
留言里很多人表达了对“别人家孩子”的羡慕。
明星董洁在一次采访里也说过:最希望儿子快点长大,然后保护自己。
类似的言论听过不少,但书单君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好像父母不是父母,孩子不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角色,发生了颠倒。
她告诉我:
俗话说“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感恩,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道歉。”
然而青橙却走出了第三条路,这让书单君对亲子关系和原生家庭,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书单君

不记得从几岁开始,“贴心小棉袄”“从不让妈妈操心”就成了我能得到的最高赞誉。
她情绪化,容易崩溃,一言不合就冷暴力;
而我,总要“主动认错”→“认真检讨”→“保证下次不犯”,直到把她哄得笑逐颜开。
虽然早已习惯成自然,但有时也会心生疑惑:到底谁是妈妈,谁是孩子?
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体验的人。
很多年后再说出这份感受,我居然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附和。
“亲子角色颠倒”,就是孩子把“照顾父母”的责任,背上了自己肩头,成为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保护者和拯救者。
而本该向孩子提供情绪价值(比如赞美、安慰等)的父母,反过来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我的人生就是如此。
最初的17年,我都兢兢业业的,扮演着情绪价值提供者和情感垃圾桶的角色。
记得高二那年,去妈妈的单位聚餐。
餐桌上,提起我上次月考成绩,妈妈的同事们都夸:又考了班上第一年级前五,X老师你好福气啊!
“哎呀别夸了,因为马虎数学丢了15分,还没反省呢!”我妈边笑边骂。
“不过我闺女确实从小都不让人操心,是我贴心的小棉袄,比她那个不着家的爹强一百倍!”
一贯冷漠的妈妈,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里终于支棱了起来,一边夸我乖巧懂事贴心贴意,一边疯狂拉踩那个让她失望透顶的丈夫。
而我在欢声笑语中,温顺无言地垂下了头。
妈妈清高自许,怀才不遇,嫁的男人又配不上自己,却无力改变现状,便郁郁终日。

正如心理学家卡伦·霍尼所说:
于是我当仁不让的成了妈妈专属的情感垃圾桶,承接她自己都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
我一面怀着“看我多厉害,能照顾大人”的自豪和暗喜;
另一面,又压抑着“不能做自己、被迫做大人”的怨恨;
与此同时,还背负着“如果不能维持贴心小棉袄的人设,妈妈就不爱我,不要我了”的恐惧。
于是,在夹缝里艰难生长,分不清爱与剥削的界限,像沉溺于PUA式的恋爱一样,难以逃离。

<刚毕业的表妹,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却又主动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然而,人的承受力是有极限的。
把弹簧压到极点,要么压坏,要么反弹。
在收到北京98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窒息了17年的我,终于决定逃了。
妈妈,17年来,你平均每3天都要说一次“我不要你了,爱去哪去哪,我就当没养这个孩子”。
现在,我终于可以不要你了。
我千里北上,学习、恋爱、交友,满心以为即将开始新的人生。

苛刻的声音在我耳畔,仍旧如影随形。
我还是处不好跟同学的关系,也无法正常恋爱,连回应恋人的爱意,说一句“我也爱你”都做不到。
就像《长不大的父母》认为的,对父母的期待一次次受挫,使我们不再信任他人,也不相信他人的爱。
直到大三下半年,连课都没法上了,终日昏沉,什么事都不想做。胸口和肩膀宛如压着铅块,全身裹着油腻的保鲜膜,连顺畅呼吸和张口吃饭都是奢侈。最长一次,36小时不吃不喝。要不是室友带了一个面包给我……
很久之后才知道,当时我已经是很严重的抑郁,严重到生命所有的动力都被摧毁,严重到连自杀的动力都没有了。

那时的我觉得,这一切都拜我妈所赐。抑郁痊愈后一两年,我还是对她耿耿于怀,只有过年才会回两三天家。
就这两三天,也是在争吵中度过。
前17年都是乖乖女的我,开始宣泄多年积压的不满。而妈妈一头雾水,不明白小棉袄为什么会突然咬她。
我细数她对我的伤害,而妈妈要么拒不承认,要么怪我记仇,说自己辛苦付出一辈子还不落好,又崩溃大哭。
“你就是个没有心的白眼狼!我无论做多少,都捂不热你的心!”
朝夕相处17年的母女,突然发现,彼此都是陌生人。


母女互害、彼此怪罪的局面,持续了差不多有两年。
在车轱辘式的争吵里,我们都身心俱疲。
那天晚上,妈妈又一次哭着挂断电话,不知怎么,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
妈妈快50的人了,已经这么过了半辈子,我却强逼她改变和成长,这合理吗?
难道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用心理学名词武装自己,给妈妈贴标签?
这样的我,跟那个多年前逼着我道歉认错、写下千字检查的她,有什么区别?
咚的一声。
心里一块时时坠着我的石头,突然落地了。

不再是心理学话术的劝导和说服,我真切地感受到:
这一点是既定事实,无可改变。
而我也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离了妈妈就不能活的小孩。
于是,我的能量全部投注进了现在的小家,努力把亲密关系经营得更好;
在婚姻生活和心理学书籍中,汲取营养和正向反馈;
学习冥想、践行正念,在一次次直面过去的伤痛之后,我终于看见并接纳了,当年那个自卑无措的内在小孩。
与此同时,我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恢复了。
之前妈妈给我讲述的童年经历,在这一刻重新浮上心头:
五六岁就要捡柴火养家的她,只有一个鸡蛋也要留给哥哥妹妹的她,被忽视却还要说服自己父母同样爱着自己的她,学不会如何经营亲密关系的她,做了半辈子怨妇的她……
不过是想得到关爱而不能,想倾诉委屈又无人可说。
如果连孩子这个余温仅存的“小棉袄”都没了,那她在冰天雪地里,就只能冻死了。

我也不再是那个怀着恐惧与恨意、被迫安抚妈妈的小孩,而是以一个成人的身份,真正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的苦痛,心里生出了实实在在的悲悯和共情:
你确实伤害了我,这些伤害永久的留在了我的身上,正如树干上不会消失的瘤结和疮疤。
但这些疮疤已经成了我的盔甲,更何况,你还给了我珍贵的爱的体验。
半夜醒来,盖在我身上的小花被;
肚子疼时,温柔有力地按摩的手;
你批改卷子,我安静读书的深夜……
不算太多,但这真真切切的爱的火花,在我的心上燎起一束光,照亮了前17年那不见天日的暗夜。
你带着原生家庭的重大创伤,能做到这个份上,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我决定,放下过去,轻装前行。
苏珊·福沃德博士不是说过吗:只有胜利地“重新开始生活”,才有资格说原谅。
原来,
原来,有人可以让我付出爱,有人值得我去爱,才真正不枉此生。

这不是劝慰,更不是鸡汤,而是幸存者回望亲身走过的崎岖夜路,却发现绝境亦是坦途。
"
书单君有话说:
《长不大的父母》里说的:人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独立性需求,二是渴望被爱的依赖性需求。
亲子角色颠倒,使得孩子既不能独立又无法依赖,不仅影响我们的人际沟通,甚至会让人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
于是,下一代“角色颠倒”的亲子关系,又被制造了出来——父母与子女相爱相杀,都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救赎。
爱恨纠缠,让已长大的小象,拽不断细细的锁链;
让本该过好各自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浆糊一样紧贴和纠缠。
然而,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父母与子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终究都要分离。
《长不大的父母》的作者也认为: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离开对方。
放下恨,重拾爱,到底需要多久?
可以是10年,也可以,是一瞬间。
"
以上就是酷狗音乐 不爱了还能重新爱上吗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女友生日惊喜大放送!超全礼物清单
微信朋友圈以下内容仅对 朋友圈仅
女生说她不好看怎么回 女生说我不
致自己的一段话 带刺高冷霸气伤感
白羊座与狮子座分手后还会复合吗?
天蝎座的忽冷忽热如何应对 怎么跟
挽回婚姻的方法有哪些?掌握这几种
双鱼座的理想对象 双子座和双鱼座
女生说你有事吗该怎么回?4 女生问
离婚后挽回前夫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表达想谈恋爱了的文案 想谈恋爱了
分手挽回最有力度的话 情感挽回收
七夕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这10款让
双子子座和什么星座最配 双子座能
白羊座的女生性格特点 白羊座的女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先做挽回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