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技巧]年离开搭档与冯巩合作,我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一个从不回头的人,相声名家李立山:牛群撞南墙也不回头,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80年代后期,是央视春晚的黄金时期,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看春晚的。1988年春晚播出之前,我家刚刚添了一台录音机,除夕晚会直播的时候,爸按下录音键把当晚的节目全录了下来。于是这一年的晚会录音后来我就反复听,对牛群和李立山表演的《巧立名目》印象深刻。
不过刚上二年级的我对其中一些台词不是很理解,对巴普洛夫和米丘林这样的外国人名也感到陌生,但从现场观众的反应能够听出,这是一段大受欢迎的相声。
而后春晚走过多年,到后来才慢慢发现,春晚能出现《巧立名目》这样讽刺性十足的相声作品,实在是太过难得。
这些年跟一些相声演员聊过天,不止一位演员告诉我说,李立山老师为人做事在业内算得上交口称赞,很有口碑。他的徒弟陈溯老师还跟我说,不要看他师父那么大能耐,那么高的军衔,但这个人平时极为低调。
采访李老师的三个小时里我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个一个经历丰富、本事在身却不事张扬的人。这些年他醉心于指导各地搞文艺创作,却告知对方不要署名,他享受的是创作过程而非在获奖证书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说他宁愿走到哪儿没有人认识他,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隐士,他说自己还真愿意当个隐士,人们有不懂的可以来问,但千万不要到处宣传他。
作为牛群的重要合作者,他对牛群的性格非常了解。他认为牛群有牛一样的坚持和犟脾气,他成功是由于这种性格,失败也是由于这种性格。而对于当年牛群离开他与冯巩合作的选择,李老师淡然处之,表示能够理解。
看在徒弟陈溯的面子上,平素低调的李立山老师答应接受采访,还一口气聊了小半天。采访结束我开车把他送到他所在的战友文工团门口,临下车李老师笑着说,你们提出采访的时候我还怕不是自己人,这一聊才知道是自己人。

李立山接受采访中。杨明拍摄
李立山访谈录
李立山:1949年生,天津人。自幼喜爱相声和快板,12岁登台表演快板。1969年入伍,逐渐从快板转为相声表演,先后与许秀林、牛群、师胜杰、李金斗、杨振华、李伯祥等人合作表演。1988年,与牛群登上央视春晚表演讽刺型相声《巧立名目》,引发强烈反响。1990年拜高元钧为师。作为相声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和中国戏曲学院曲艺大专班任教。收有徒弟贾旭明、金岩、陈溯、马春然等。相声代表作包括《巧立名目》、《妻子的褒贬》等。

李立山接受采访中。杨明拍摄
“没想到兰州还有你们这样的相声演员”
问:您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天津宝坻人?
李立山:我父辈在宝坻出生,我是天津生天津长。宝坻不是出剃头的吗?我父亲就是剃头的,进天津后在天津印染厂理发。
问:您最早喜欢的是快板书?
李立山:我最早其实是说相声。相声我从小喜欢,和另一个小孩儿最早说《五红图》,也没老师,天津有这氛围。我们学校有个老师爱说山东快书,1958年“除四害”的时候,他写快板关于大炼钢铁什么的,组织我们这些孩子们出去宣传。再加上后来李润杰火了,天津当时有很多说相声的都转为说快板儿。那时候天津满街筒子都打快板儿,要不说曲艺靠熏呢,所以后来我也就开始说快板儿了。
问:您12岁就登台演出,那是一个正式的舞台吗?
李立山:河北区文化馆礼堂,那时候我就算唱得不错了。多年之后我都到了兰州军区文工团,那里有人还记得当年我在天津快板唱得好。他问我干什么呢,我说在说相声,他说不好干,说相声你长得太漂亮。其实太漂亮我说不上,但确实在说相声人里算长得比较周正,第一次见我说相声的,看我这模样可能就不容易被逗乐。
问:相声演员长得有特点更容易讨喜。
李立山:同样一句话,刘惠、陈寒柏那模样就容易把人说乐,我这模样就更费劲。就说冯巩吧,他准说相声说得那么好吗?但张那模样他一说观众就爱乐。他一说“我想死你们啦”观众就笑,别人一说人家还讨厌你呢,你想人家人家想你吗?
问:那您拜高元钧先生是什么时候?
李立山:那我都到北京军区了,都1990年了。
问:那么晚啊?
李立山:我拜师晚。
问:是出于什么考虑?还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
李立山:我就没有拜师的概念,尤其我又是在部队。高元钧先生最开始给我提让我拜兰州的二爷常宝霖,后来又想给我推荐拜王凤山,不过机缘巧合都不合适。又过几年他直接跟我说,你拜我吧。他是相声、快板两门儿抱,相声门他是常连安唯一的徒弟。就这样,高先生就收了我作相声门的徒弟,我的快板是被“代拉师弟”拜的李润杰先生。

高元钧表演山东快书
问:这样您相声和快板就都有了正式师承。1969年您入伍,当时是直接到的兰州军区吗?
李立山:我入伍地是银川,我不是在天津入伍的。1968年春天南京军区空军来学校征兵,他们看上我了,但我功课非常好想继续上学就没有参军。结果后来学也没上成,到7月份毛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就报名要去内蒙。家里开始买东西,后来政策有变我可以“支边”,我姑姑、姑父在《宁夏日报》社工作,结果1968年八九月份我就去了银川。本来要在报社印刷厂上班,这时候征兵开始了,我就背着他们报名参了军。那时候我在日报社演出过,他们知道我,很快就批准我参军,是普通兵不是文艺兵,我这才跟姑姑说。所以,我等于是从天津拐个弯到宁夏才当兵走。我入伍是在西安,陕西独立师三团,新兵连训练之后分到四连,刚过一个星期调进团里分到政治处宣传股当报道员。因此我算机关兵出身,基本没有在连队待过。那时候我不爱说话,后来当了相声演员,我自己就说我这是内向型的人干了外向型的工作。团里不是有俱乐部吗,有一次俱乐部仓库搬家我过去帮忙,仓库的旮旯堆着竹板,我下意识地拿起来“呱啦呱啦”打了几下,正好这时候我们主任从窗户跟前过,“小李你会这个呀?调战士演出队吧。”
问:这剧情跟小电视剧一样啊。
李立山:在团演出队集中大半年回到团里,而后再集中到演出队要参加师里的会演。这时又来了个调令,独立师的战士演出队把我调走了。后来我们换防,从西安调到甘肃军区。军区搞文艺会演,我写了个快板作品叫《开大山》,会演还没完全结束我就留在甘肃省军区战士演出队,在军区当班长、排长、演出队副队长,1976年当上队长。1979年10月我调到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到这时正好入伍十年。
问:您进战斗文工团是去说相声吗?
李立山:最早调我去是搞创作。那时候我在西北唱快板已经很有名了,有大量作品发表,《虎穴锄奸》、《看打靶》,写得好,演得也好。到文工团我跟着朱军的师父许秀林,许秀林是团里的骨干相声演员,我们一起到55师写了一段相声《标语迷》。55师在张掖,我们在那里接到任务,要去酒泉参加文工团的慰问演出,而许秀林的搭档家里有病人去不了,团里就跟我商量帮两场忙。没有合适的作品,我就看准马三爷的《西江月》,那阵正是咱们打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就改成这方面的词儿,给许秀林捧哏。演出头一场,大火,第二场再下来许秀林就找团长说,我要换捧哏。从那之后,我们俩就开始搭档。

许秀林、朱军师徒表演相声
问:那许秀林老师是您第一个正式相声搭档。
李立山:第一个,正儿八经是第一个,前面的搭档还是小学生呢。我们俩正式搭档从1979年底,直到到1984年。
问:那正好是文革结束之后相声开始兴盛起来的时候。
李立山:我们合作得一直很不错,演出效果也很好。1982年马季、唐杰忠到兰州军区体育馆演出,他们只带几个人来,其余歌舞表演都是兰州军区配当地演员。不知是当地人提出来还是马季提出来,演出准备搭一场相声,这样我和许秀林就演了一场相声,那时候我们跟马季还不认识。演出之前我们周围还有闲话冒出来,人家马季说相声你们跟着说什么呀,你们能跟人家马季比吗?这话其实也不为过,马季那时候腕儿太大,我们跟人家比实在不搭界。
问:您和许老师说的什么?
李立山:说了一段《我和大表姨》。这是赵伟洲的活,我们俩刚排完演过几场,结果到那天演出的时候特别火。马季倚着篮球架子也跟着看,我们演完他马上找到我们说,太好了,真没想到兰州还有你们这样的相声演员,年纪轻轻说这么好。
“到1988年,没有一个人反对《巧立名目》”
问:你们俩是兰州军区文工团非常看重的骨干演员,您后来到北京军区跟与马季老师他们这次合作有关系吗?
李立山:没有。1982年3月,总政文化部和《解放军文艺》社办了第一期全军曲艺骨干培训班,地点在江苏无锡。培训老师有朱光斗、常贵田、常宝华、刘学智。李培森是《解放军文艺》的戏曲曲艺编辑,他是这个班的主管,培训期间有一次他找我救场演出一场相声。我和杨鲁平一起演出,合说《我死了以后》,正好我当时和许秀林正在演这个段子。演出之前还安排审查,常贵田、常宝华他们都在下面坐着。审查刚一开始我连着俩包袱儿都响了,常宝华连忙问旁边的人,这捧哏的是哪儿的?到实际演出我们一下子演火了,我们走一路演了很多场,好多人都找我给捧哏。
问:还不止给一个人。
李立山:我给牛群捧哏,就是打那时候开始的,我们俩是班上的同学。还有好几个人都捧过,我的外号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全军一大量”。这个班一共办过三期,第二期1984年在青岛,第三期1986年在徐州,《巧立名目》就出自那里。最早这个活的作者不是我,最早是牛群和李培森写的。

青年牛群
问:《威胁》应该也是他们写的。
李立山:对,《威胁》也是。就是因为办班,他们两个搭在一起。最早我一看《巧立名目》觉得这个活不行,那时候段子里说的是机关什么事情都打报告,文字主义,我就说这个主题不好通过。
问:根本不是大吃大喝。
李立山:对,后来我加入进来才出主意转其他主题,后来转到吃吃喝喝上。“烤鸭子”只是其中一番儿,第二番儿是“买轮椅”,小保姆收拾菜窖把腿给摔了需要买轮椅,结果全科一人买了一个。第三番是“买骨灰盒”,老刘的老伴儿死了,结果全科一人一个骨灰盒。里面有几句词儿——人家老伴儿死了你们买什么骨灰盒?寄托点儿哀思吗嘛。你们寄托什么哀思?就算不寄托这里面盛点儿什么不好啊。能盛什么?我那个反正是盛茶叶了。那还能喝吗?反正不老太是味儿的。最后一番儿是“植树”,为种树大家买了钓鱼竿,扎蛤蟆的钎子,一大堆全是旅游的东西。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就这也没买全呢。没买什么?没买铁锨。
问:那要全演下来得20分钟。
李立山:还得多。演得最全的是师胜杰,我和牛群在河北台还是哪个台,有一个录像也是演得比较全的。1987年的时候,我和牛群去春晚。
问:那一年没有通过。
李立山:没通过,那时候谁都拿不准。通过《巧立名目》也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变化非常快,1987年大家听这个作品都说好,但谁也不敢拍板,但到1988年就没有一个人反对说不行,只改了一个地方就是把处长改成科长。

李立山、牛群春晚合说《巧立名目》
问:但是只留下了吃烤鸭子。
李立山:时间只能给八分钟。最早还不到八分钟,大家觉得作品不错删不掉才保留八分钟。同时也有人提出来过年提骨灰盒也不合适,另外咱们那时候也没那么大腕儿。
问:表演时间也靠后,你们应该是12点之后说的吧?
李立山:放完炮头一个就是我们俩这个。我们没腕儿所以不能靠前,只能搁这时间。
问:不能靠前是因为腕儿大腕儿小,还是讽刺性太强?
李立山:多方面原因。
问:而且那年您除了和牛群老师合说《巧立名目》,在前面的时间还和外国人卡尔罗表演了一个小段儿。那四个小段儿现在听也特别有意思。
李立山:对。除了我我们俩,还有常宝华带着常远,一对双胞胎演员,以及单连丽和王荃。春晚上一次都难,我一年演了两个节目。其实本来也不是我演,排练的时候我在春晚剧组,王晓导演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分到中央电视台,卡尔罗那节目由他负责,他就找我帮着给卡尔罗对对活。卡尔罗当时中国话说得还不太利索,但他很聪明,我们俩出去压场表演效果也挺好。临近直播春晚剧组得换人,我是临时的嘛,原来剧组可能是想让赵炎还是石富宽跟他说,这时候卡尔罗不干了,说换别人不习惯,否则他就不演了。外国人说不演和咱们说不演不一样,他是真不演,最后没办法……
问:为了国际和平……
李立山:对,为了和平让烤鸭子扑扑啦啦地飞吧。就这样,我一台晚会上去两次。

李立山接受采访中。杨明拍摄
“牛群和冯巩合作,说起来还是我搭的桥”
问:那咱们往回再说一点儿,您是通过全军培训获得机会,后来才到的北京是吗?
李立山:也是寸劲儿。第一届培训班结束创作了一批作品,中央电视台要录这些节目,所有演员集中到北京军区排练。我和牛群有个节目叫《他俩像谁》,我们俩就录这个。北京军区文化部的部长是天津人,他原来还是位相声作者,审查的时候他乐得非常厉害,他能看出我表演的手法都是天津手法,所以就有意把我调到北京军区。牛群那时候同时还写了一段《妻子的褒贬》,这是有创作原型的,我当时正好在北京,我们俩就搭档合说了这段作品。这是我们正儿八经说的头一段相声。

李立山、牛群表演相声
问:这个跟《训夫》不是一段儿。
李立山:不是,《训夫》是牛群和赵福玉说的。演完《妻子的褒贬》,杨白冰跟演员握手肯定我说得好,第二天就把北京军区给兰州军区的商调函给我批了。兰州战友文工团不想放人,几经转折1984年初我终于调到北京军区。
问:1988年您与牛群老师上春晚走红后,您几乎谢绝了所有的商业演出,为什么呢?
李立山:1986年我和牛群获得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曲艺会演一等奖,那时候在全国就很红了。另外牛群和冯巩开始合作,缘起也是在1988年春晚,某种程度上说还是我搭的桥。那时候我在春晚驻组,冯巩有时候过来聊,我们都是天津老乡,他那时候也小,我还拍过人家脸蛋跟人家说,好好干将来你能成。他跟我说刘伟要出国,他想跟牛振华搭档。牛振华是空军的,跟我私人关系也不错,但是我实事求是地跟冯巩说,牛振华倒是不错但是有一个弱点,他不会写,你应该找一个会写的,能写能演将来你俩准能成。我倒没说让他找牛群,后来冯巩和牛群经常一起聊,我也没往心里去。从春晚之后,牛群就开始流露出换搭档的意思。那是牛群正火的时候,说实话多少有点儿膨胀,他也不太爱服团里管。而且牛群跟广播说唱团一直关系不错,姜昆过去用过他一些作品。牛群就提出来“搭活对儿”,就是不固定搭档。1988年4月我当上曲艺队队长,对于我来说这也不足为怪,那么多年我走了那么多地方,我跟谁搭档都行。另外,牛群在和我合作之前是跟赵福玉搭档的。1984年他和赵福玉在青岛演《训夫》,作品一等奖但演出效果不太好,有人发电报给刘学智请我赶紧过去,换成我俩演《妻子的褒贬》。从青岛演出回来,他们俩人闹不愉快,1986年春天开始组织派我和牛群合作。

李立山、牛群表演相声
问:其实您也牛群老师真正合作也就两三年时间。
李立山:两年。现在说牛群是个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艺术家,实际上牛群相声说得不行,他写相声比说相声好,他很多相声之所以能成,和他背后下的苦功有关。牛群的性格跟他的姓有关系,他拿出个作品来周围人越说不行,他就非让它行不可。大夏天的他可以一个礼拜不出屋,他也不会做饭,就吃方便面馒头,光膀子穿个大裤衩,一个礼拜之后出来把作品一念,行了。
问:就有这股劲儿。
李立山:他有这股劲儿。有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牛群这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所以牛群成也因为这性格,败也是这性格。牛群有自负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做出来的事情和年龄不太吻合。

李立山、牛群表演相声
问:说起来,牛群、冯巩几乎成为九十年代春晚相声的代名词。
李立山:他们俩的表演观众都非常喜欢,但从相声本身来看,他们俩的演出形式属于“倒三七”,时间一长牛群的心里舒服吗?不管怎么说“倒三七”都是相声中的另类,而不是样式。

牛群、冯巩表演相声
问:他们俩有的段子牛群几乎一个包袱儿没有,都在冯巩那里。
李立山:对呀。现在冯巩和我的徒弟贾旭明经常合作,大部分包袱儿也都是在冯巩那里的,这可以理解,贾旭明他们毕竟还年轻。但当时牛群和冯巩都年龄不算大,事业上算是并驾齐驱,总是“倒三七”的形式就容易出问题。我在包袱儿多少这方面虽然不计较,但是我能在一些地方找回来,总不能让人说你是站旁边听相声去了。李金斗我们私交好,他说过我的捧哏不抢人家不夺人家,一点儿不让人掉到沟里,还不能让观众看出是闲的。
问:这个状态其实很难拿。
李立山:咱们现在相声演员多,捧哏的也多,但真正算是真捧哏的没几个人。
“不饶了逗哏的,就是好捧哏”
问:您合作过的演员很多,还包括师胜杰、李金斗、杨振华、李伯祥、郝爱民,一直没再有过固定的搭档。
李立山:很多人问该怎么评价您呢,我说连我自己对自己都没法儿评价。我1988年跟牛群分手之后,一直到我2011年退休,这么多年既没有搭档也没有合作者,最后我调成了将军,而且我还跟领导关系一般我不爱走动。其他工作我得干,行政工作干好,业务工作也得拿出来。

李立山
问:您的捧哏风格人称“小赵佩茹”,这是一种极大的肯定。我听说您有一句话叫“捧哏的不能饶了逗哏的。”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
李立山:在大学上课的时候,我讲什么是好捧哏,不饶了逗哏的就是好捧哏。这并不是说捧哏要跟逗哏抢包袱儿,捧哏就是捧哏,十个包袱儿七八是人家的,只有两个三个是你的这就对了。“不饶”的意思是说,你在表演中是问题的提出者、追究者、刨根问底者,如果你在旁边是个附庸者、衬托者、随行者,这就不对了。捧哏不仅要顺水推舟,更主要还要会推波助澜,你不“搅合”热闹了逗哏身上的本事展现不出来。怎么“搅合”?第一你不能抢戏,第二你“搅合”的事情得合理,不仅从作品来说合理,还要符合观众的心理,观众就想问你说的这件事。你看马三立和赵佩茹的合作,再看马三立和王凤山的合作,那绝对不一样。马三立也想用赵佩茹这样的,他老揪着你不放,这样才能显出你本事大来。捧哏站台上都是顺着逗哏说,总是那几句词儿,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问:真成了《论捧逗》里的“嗯唉这是”了。
李立山:关键《论捧逗》是批评捧哏不要这样,这说明老先生就发现捧哏里有这事儿。

李立山、郝爱民表演相声
问:但李老师您发现没有,现在有的捧哏不但是不饶逗哏的,看那样子都要“造反”了。
李立山:那真是不会使,现在不是捧哏饶不饶逗哏,是捧哏要把逗哏挤兑跑。我跟李丁说过,你一篇作品这样表演可以,你老这样可不行。
问:这是娱乐化越来越强的一种趋势吗?
李立山:你跟年轻人谈这个,他们就说我要创新,可有些演员传统的基础太薄,对这个行当太不了解,不是俩人在台上逗笑就是说相声。

2019年,李立山表演相声时演示快板。杨明拍摄
问:现在有些演员引导得观众认为这样的相声是正常的了。
李立山:不怪观众,怪演员,你怎么领观众观众就往哪里去。你表演没有“屎尿屁”观众从哪里听“屎尿屁”去?
“相声人要做老实人,但创作思维不能老实”
问:您是一位相声教育家,是相声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听于连仲先生说,您和他当年一起在冯巩老师办的中戏相声大专班任教。大专班是办了两届对吧?
李立山:大专班办了两届,我一课没落。
问:后来为什么停了?说明这条路走不通吗?
李立山:有个徒弟跟我说过,你们大专班办了这么多年一个腕儿也没有,我说这个话你不应该说,这是你无知,大学不是培养腕儿的地方,腕儿是舞台实践当中出来的,大学是学习综合知识的地方。相声大专班两届送走70多个毕业生,冯巩讲过一课吗?说起来这大专班是冯巩办的,实际上是我办的。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没有教材,属于“三无”单位。我们要培养的是新相声人,不是相声新人,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相应文化水准,致力于相声事业的相声新生代。《相声大词典》里我那词条不知道是谁写的,反正介绍我是“中国相声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对这一句我很在意。冯巩是倡议者,我和于连仲还有王金宝三个人是最早的参与者。中戏成人教育学院后来没有了,大专班就没有再办。不过后来在天津的北方曲校我也任教过,任教三个专业,相声、快板和曲艺创作。

李立山讲曲艺创作
问:您的弟子很多,遍及全国各地,从事多种曲艺形式,以及各种职业,您的选材标准是什么?
李立山:首先我看这人,我这人平时不惹闲话,别收个徒弟惹一身闲话。第二我喜欢有才的人,第三,他得真爱相声,致力于相声事业。我这人什么嗜好都没有,除了爱看戏。我最喜欢的事儿是给人辅导创作,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享受。我参与辅导和创作的很多作品都获奖,但我不要求他们给我署名,我宁愿走到哪儿没有人认识我。常贵田也是将军,他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说相声说出个将军来》,我写的叫《永远做个好士兵》。有人说您就是相声界的隐士,我说还真愿意当个隐士,你不懂可以来问我,但千万别在外边嚷嚷我。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这种心态的?
李立山:年轻时候就这样,我最火的时候你也没见我到处接受采访啊。

舞台上的李立山
问:还有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如今相声的发展?基于相声的现状,您看好它的未来吗?
李立山:不乐观。非典给我们留下一个词儿叫“疑似”,现在有的相声你也不能说它不是相声,不是的话它是什么呢?它和相声大异小同,外表看起来是相声,但里面的瓤不是相声了。我总结相声是聊天谈心说笑话,以组织包袱儿为显著特色的对话艺术。我以前跟侯耀文说过,我想在《曲艺》杂志上写篇文章,“警惕相声在悄悄地退化”。现在相声还有多少技法,为什么你台上说下面刨呢?你会的观众都会。我上课的时候还跟学生们说过,冯巩老师一直很受观众欢迎,但近年来冯巩在春晚上演的不是相声,这20年长起两三代人,这些人听到的相声是这样的,他们再听过去的马三立那就不是相声了。
问:相声班对想从事相声行业的年轻人有多大的吸引力呢?现在各种民营团体和小剧场很多,对他们来说可以直接参与到这些团体里。
李立山:相声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只培养相声演员的,它是培养与相关相关的人才的,有的是相声演员,有的出来做相声作者,有的当电视台编辑主持人,有的将来做老板都比一般人能赚钱,因为教育解决了思维方式问题。所有人的思维是顺向思维,相声思维是逆向思维,它是倒着想正着写。人要做老实人,但思维上不能老实。为什么天津人适合说相声?他们就擅长这种思维,跟你着聊天儿他早把那句话想好了,聊着聊着就给你绕到那儿。相声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传统技法继承得不够,二是知识倒挂,说相声的人还不如听相声的人懂得多。

李立山接受采访中。杨明拍摄
注:除特别标注外,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以上就是撞南墙也不回头 不闯南墙不回头的意思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女友生日惊喜大放送!超全礼物清单
微信朋友圈以下内容仅对 朋友圈仅
女生说她不好看怎么回 女生说我不
致自己的一段话 带刺高冷霸气伤感
白羊座与狮子座分手后还会复合吗?
天蝎座的忽冷忽热如何应对 怎么跟
挽回婚姻的方法有哪些?掌握这几种
双鱼座的理想对象 双子座和双鱼座
女生说你有事吗该怎么回?4 女生问
离婚后挽回前夫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表达想谈恋爱了的文案 想谈恋爱了
分手挽回最有力度的话 情感挽回收
七夕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这10款让
双子子座和什么星座最配 双子座能
白羊座的女生性格特点 白羊座的女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先做挽回再